谈谈引产 中期引产:药物引产失败的原因分析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参加活动,有奖品!
微信号:ewsos1

医网摘要: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妊娠引产小知识:引产、不孕不育、妇科整形、妇科炎症、宫颈疾病、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妇科诊疗优惠年夜减免,妇科病院祝您!...用的临床观察发现,药物引产应用ff"13~18周末的妊娠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存在着用药者的个体差异及其他原因,仍有部分患者发生引产失败。为了更好地掌握药物引产在临床上的成功率,本文对可能影响药物引产效果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用产科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问,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1725例,年龄在18—47岁,平均年龄(26.5岁),停经前有规律的正常月经或月经周期紊乱的意外妊娠者。产科检查:宫底耻上三指至脐下二指,且产道无异常;B超提示:胎头双顶经≥2.5且≤4.1者,无严重心肝肾疾病、出血疾病及前列腺素使用禁忌。

1.2用药方法:用药第1天口服米非司酮首剂量50mg,12小时后再服25mg;第二天用法同第一天,服用米非司酮前后均禁食2小时,于首次服米非司酮后48小时空服服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米索)600ug,留院观察,服药后半小时左右个别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寒战、腹泻等不良反应,1小时后可自行消失,或对症处理即可。在服米非司酮的同时,可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一次5mg,6小时一次,直到胎儿娩出。如服米索3小时后胎儿未娩出者,根据宫缩情况,加服米索200ug,以后每隔3小时加服米索200ug,大多数病例在加服1-2次或3—4次后,胎儿娩出,待胎儿娩出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滴注缩宫索20单位,并行清官术。

1.3药物引产失败的评定期标准:少数病人对药物不敏感,且宫颈管较坚硬,米索加服到最大量1800ug时,若宫颈器仍未展平,宫口未开大者,嘱其回家,一周后,按上述服药方法,开始第二次服药,均能引产成功。2结果2.1药物引产失败率:1725例中,药物引产失败者78例,失败率4.58%。

2.2药物引产失败的主要原因:①年龄:1725例中I>40岁,失败32例,失败率41%,≤22岁46例,失败率59%。②分娩方式:本研究组有剖宫产史者53例,失败者6例,失败率11.32%;经产妇892例,失败34例,失败率3.81%;初产妇780例,失败36例,失败率5.85%。

3讨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3—18周妊娠,引产成功率为95.42%,但有4.58%的失败率。本组资料,药物引产分析失败的原因为:①年龄≥40岁,以上失败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下者,因40岁以上的经产妇,体内雌激素水平趋于下降,加之末次生产时间较长,致宫颈较硬,米索虽有软化宫颈及促子宫改缩,但由于个体差异,个别病例对药物不敏感,致药物引产失败。②初产妇失败率高于经产妇,因初产妇未经阴道小知识:阴道口,采取静脉麻醉或局麻完全无痛的环境下,将裂口重新创缘,然后“Z”形缝合修补裂口.即便性生活次数较多的处女膜分裂,手术可能略复杂些,但术后也不消留置导尿,更不消住院和拆线.经手术修补后的处女膜一般在1-2周后就可以恢复如初.成婚时间一般2周后便可.处女膜修补通常为500到1000元,这要按照本地医疗的消费水安然安静病院等第环境来免费.处女膜修复手术应避开月经期,手术一般放置在月经净后三天至月经期前十天较好,也就是说在月经净后三天至月经期前十天之间任何一天都可以放置处女膜修复手术.如有性病或阴道炎的女性,应先行医治,然后再放置处女膜修复手术.手术那时便可知道修补效果是不是对劲.再次初夜时必然会陪同着处女膜的分裂而疼痛并再次出血.手术那时就可以够知道手术后的处女膜形状和松紧度。———————&...分娩。宫颈口较紧,扩张慢而造成,是个别病例引产失败。③有剖宫产史者,剖宫产后由于子宫形成疤痕及粘连,致使官腔形态和子宫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子宫的节律性收缩,致宫口扩张缓慢,使引产失败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者。以上失败的原因中,也有可能因米索剂量不足或持续时间不够,不能有效抵消孕酮对靶组织的作用,使体内孕酮水平提高,难以被米非司酮拮抗而导致引产失败。第二次服药时,在米索非司酮和苯甲酸雌二醇的共同作用下,宫颈成熟度好,同时也提高了子宫对米索的敏感性,使引产成功。服米非司酮的同时加用苯甲酸雌二醇是为了提高子宫对米索的敏感性及促宫颈成熟。

实践证明,药物引产给广大意外怀孕的妇女带来了。使他们免受了3—4月妊娠的钳刮手术之痛苦。而米非司酮伍米索能够简便、有效,痛苦小等优点,在引产过程中,病人宫缩强度小,时间短(4~12小时),且不易致产道撕裂及产后大出血现象,一般术后给抗生素预防感染,子宫收缩剂等对症治疗后,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来源: http://xiaohua.ew86.com/ycjb/yc/20120814/779831.html

责任编辑:liuwei

  • 分享到: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